AI与科技出海生态平台

网络 第15页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永强阅读(4242)

一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依据城市规模大小、信息化程度和希望实现的目标高低差异,总体项目规模从几千万元到数十亿元不等。

而在如此巨大的项目开展过程中,最重要一个环节就是城市的顶层设计。

这个在2010才开始提出的词汇,在国家倡导之下的重要性已经日益突出。

一个典型的例子即是中部某城市在智慧城市的整体规划初期,通过1000万元规模的项目来对整体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进行招标,并吸引了国内顶尖方案商参与到城市的顶层规划设计过程中。

在智慧城市工作开展之前,以白皮书等形式提出的整体规划,可以作为方案商开展顶层设计的一个依据。

顶层设计首先考虑整个城市本身的发展定位和产业定位:城市的发展前景是想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还是旅游业的特色城市,信息系统的搭建都和这种定位有直接关系。

从用户的业务目标着手分解其所有系统的需求,包括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城市发展方向,以及在民生,城市管理等方向预计达到的目标,依据此来分解要实现目标要做的信息化工作。

最后在整体的设计框架下实施方案。

由于随着技术的发展,可以被信息化的业务越来越多,设计者必须要对今后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趋势做出预判。不管是否有条件达成最终的目标,都要先按照相应的目标来做顶层设计。

一家开展智慧城市业务的方案商要想成为整个城市智慧化的顶层设计者,需要具备各个方面综合的能力:

首先是要对国家的战略布局上面要有充分的了解,才能为城市决策者提供合理化的建议。比如城市在整体规划方面与国家的宏观战略规划有冲突,顶层设计者需要有能为城市决策者指出并提供修订建议的能力,才能帮助智慧城市决策者了解宏观规划,并与之保持一致;

其次是不能仅从IT技术的角度出发来做咨询,而要更多了解用户的实际情况。顶层设计的落脚点必须要脱离开自己所提供产品和方案的思路,把企业利益往后放,从用户角度考虑更贴切的应用环境。

此外,针对一个较长的周期进行顶层设计的能力也相当重要。

在一般情况下,智慧城市的实施周期都会在5年左右,而顶层设计者需要能够把握5年之内技术和业务的需求变化,才能为用户提供可用的顶层设计,不至于实施了两到三年就和实际情况不符。

最后,智慧城市的技术实现手段作为顶层设计者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同样是必不可少。

而正是由于对这种综合能力的要求,顶层设计者的门槛要远远高于一般信息化项目的部署和实施者。在城市顶层设计竞争中,全国性大方案商开始凭借其各自的优势脱颖而出,成为城市在走向智慧化的道路上最重要的顾问。

“与传统单一网络项目建设相比凡是牵涉到‘智慧的项目,门槛都非常高。”一位智慧城市项目负责人向e2e创新界表示。“智慧校园中做得大的项目都会有几亿的规模,而智慧城市项目规模则更大,无论是纵向基础建设,还是从应用到服务的整合,以及跨行业应用的整合,大方案商对每个方面的情况和积累的经验都比较丰富而且难以取代。而且,大的方案商确实已经率先在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城市的智慧化建设中得到了实践的证明,因此也更能得到城市决策者的信任。

尽管在整个城市建设过程中,顶层设计的费用可以到忽略不计的范畴,但一日获得了为城市提供顶层设计的项目,也就有了在价值是顶层设计费千百倍的更多项目中,与城市展开更广泛合作的机遇。因此,这一战略性的咨询业务也为大方案商所格外重视。“顶层设计这件事情在我们公司应该说是我们目前技术最重要的一个工作了。”一位顶级智慧方案商负责人这样表示。目前大部分城市的战略规划者对顶层设计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在智慧城市整体规划之中,提出要做顶层设计的城市只占到很少部分。

而目前,国家级别的信息化顶层设计试点单位也只是风毛麟角。而相比之下,在绝大部分东部沿海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城市设计的工作都被放在第一步,两地的信息化意识仍有巨大差距。

由此可见,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是在顶层设计的引导之下,通过试点示范,形成一定的模式和规范,然后推动下一步的建设,这是一个不断循环推进的过程。

中国ISV伙伴心声之开发者的平台之惑

维端网阅读(2720)

中国的开发者基本上都是从2009年之后才逐渐起步,这些群体大体分为两类:一部分来自于之前的应用软件外包团队,而另一部分群体则来自于的一些技术人员的兴趣。

ISV的话语权

中国开发者普遍的特征是规模参差不齐,90%以上未实现盈利,50%以上会有风险投资,优秀的应用软件和开发团队仍然是稀缺资源。”ISV伙伴张华如此说道。

事实上,这也正是目前中国开发者群体的普遍特征。中国目前的开发者群体大体聚焦两个方向:即传统PC互联网的应用开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开发。而后者正在成为这两年的热点。“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开发,有一点可以确定,中国的开发者往往很难在短期内获得回报,因此绝大多数的企业都需要一个较长的培育期。”张华表示。也正是如此,张华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与风险投资进行接触,他创办两年的公司目前正在重新考虑要新的投资进来。

几年前,张华与朋友一起创办了一家网站,这个以健康顾问角色的网站主要将中医养生以及西方营养学相结合,从生活习惯,饮食起居等方面为客户提出更加有针对性的建议。

“我们现在需要钱,但对于投资者也有顾虑。”张华表示,在此之前,其网站曾接纳过一笔风险投资,但是投资人随后便开始对公司的运营“指手画脚”,这让张华感到了不适应,后来分歧加大,他索性将投资又退了回去。

而再谈投资时,他就将投资者是否干预网站经营当成了一个考虑的因素。他不希望之前的事情再次重演。

如今有意向张华投资的机构并不少,而其也在谨慎地挑选。在移动互联网的热潮涌动下,开发者这个稀缺资源百在市场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一位VC投资经理表示,目前无论是VC还是天使投资对于移动互联网都有着高昂的热情,大家都希望投给具有潜力的开发者,这就导致投资者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没有产品看团队就投资已经成为常态。

该投资经理表示,目前虽然投资者对于开发者而言仍然较为强势,但是也并非所有的投资者都会过多介入开发者的具体经营。

事实上,对于投资者干预运营的担心仅仅只是成长的顾虑之一,对于张华而言,最担心的还莫过于平台开放的不彻底,或者伪开放。之前曾有云平台开放后看到某个第三方应用大受欢迎时,甚至就撇开开发者,自己做相应的开发获利,这种类似的“钓鱼手段”,让开发者很受伤。

也是因此,在选择新平台合作的问题上,张华就多有顾虑,“如果跟一些平台合作一段时间之后,他们觉得这个应用比较好,自己去做开发,肯定在资源各方面会超过我们,对于我们这样的公司而言就是灾难性的。”张华说道。

但不管如何,与开放平台的合作仍然是共识,平台的魅力几乎无法阻挡。

张华与国内某顶流云平台合作一个月之后,平台带来的客户数量就已经达到了两百万,平台一个月顶上自己埋头奋斗年,平台的巨大威力显现无疑。平台也已经意识到了开发者的需求。

开放的平台是王道

放眼如今的云平台,众家几乎都异口同声的表示,自己将会全面彻底开放,而不会去自己做应用。

记得周鸿祎的言论极其具有代表性,“360的开放是‘二选一’的开放,只做平台,不做应用,不与合作者争利。”

在维端网看来,做平台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遵守四条基本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平台开放前一定要确定好业务范围,不能既做平台又做应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这将会大大的伤害到开发者以及平台自身;要与开发者建立个长期的合作关系,真正关注开发者的利益,共同制定标准;平台要有很好的设计结构,要公开接口;最后要保证平台的独立性,不能让大公司的多层管理成为开放平台的发展阻碍。

不难看出,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开放平台,都可能在与开发者磨合过程中伤害到这个刚刚萌芽的群体,由此让开发者心生顾虑,但同时可以预见,随着开放理念和投资市场逐步成熟,这些顾虑都将在开放平台大发展的背景下逐步减少。(未完待续)

维端网-中国IT生态资讯之魂

无代码平台轻流获腾讯、源码数千万 A+ 轮融资

刘 希阅读(3186)

3月1日消息,无代码系统开发平台轻流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腾讯领投,老股东源码资本跟投。从2015年创立至今,轻流已完成五轮知名机构近亿元融资。

本轮融资后,轻流将进一步加速扩大市场布局,强化产品与技术研发创新,并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为客户提供更安全稳定的技术支撑。

轻流创始人&CEO薄智元表示:由有代码到低代码的转变,是效率的提升;从低代码到无代码的转变,既是软件开发的公民化普及,更是一场可预期的变革。

目前,轻流已服务超20万海内外企业、政府机关单位及学校。

投资人点评:

轻流打动我的原因特别简单:在没有任何教学引导的前提下,我用电脑在网页上不到10分钟就搭建了一套投资机构都需要的公司拜访录入系统,这个系统支持上传文件,经审批后可以生成周例会的列表;不仅如此,产品的美感也很棒。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未来感的场景:业务人员在不需要任何IT预算和人员的支持下,搭建属于自己组织的系统。我也相信,结合丰富引擎和插件能力的轻流将服务好越来越多的用户。

——腾讯投资 执行董事 荀为谦

企业数字化已经成为一种时代趋势,中国的企业在这波浪潮中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快速变革,轻流抓住了时代的机遇,并且在短短几年间快速发展,成为无代码领域的领头羊,期待轻流在企业数字化潮流中的发展。

——源码资本 执行董事 郝毅文

维端网致2021: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维端网阅读(6423)

站在2021年新的起点,
维端网又将书写新的科技故事。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此刻,我们也在认真思考:
维端网能为读者带来哪些真正实用的生态内容?
为客户创造哪些新的价值?
为产业提供哪些更有参考性的指引?
如果这些思考是一份答卷,或许我们将将及格。
好在,这些思考时时刻刻萦绕在我们的脑海,
驱动着我们不断前行!

好在,老板们在新的一年将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们
让我们有能力坚守那份媒体梦想!
好在,我们的全网渠道仍然有一大批极具含金量的企业级读者关注着我们!
我们坚信
最值得期待的一站,是有你们支持的那一站;
最精彩的一天,永远是和你们一起前进的明天。
新的一年,我们的小心愿有两个:
祝福我们的读者与客户,
能够在新的一年收获最甘甜的奋斗果实!

于维端网,我们希望借才疏之力
成为“笔意生态,普惠行业”的优秀笔杆!

最后,我们想说:2020虽然艰难,但我们很幸运
遇到了你
正是你,让维端网充满了活力与信心!

你们的点赞,阅读,哪怕是匆匆浏览,
都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谢谢!

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与一款APP的城市智慧

赵 珏阅读(4546)

从2019年初开始,江苏省连云港市政务办政务信息化的相关工作中,比以往又增加了一项颇具“城市智慧”的任务:打造一款服务于全市的城市综合移动应用服务端。

这是一款能够满足连云港全市百姓衣食住行,安居乐业的数字化服务工具。

执勤在用户端的“智愿者”

“当时我们能深切体会到,与其类似的智慧城市终端应用已经非常之多,特别是在中东部地区,这一领域的发展已经迈入了快车道”。连云港市政务办有关负责人随手点开手机屏幕,数十款不同城市的政务服务APP排列有序,“我们仍然在不断学习,不断吸收更好的应用体验,让‘我的连云港’这款本地唯一的全功能城市服务APP能够跻身全国前列。”

实际上,连云港市政务办有关负责人的低调谦逊与“我的连云港”APP的“活跃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截至目前,后者的下载总量已经突破250万次,实名注册188万人。这对于450万人口的连云港而言,其几乎已覆盖到所有具备使用该应用能力的用户。

而从其使用频次上看,其热度出人意料的达到了“顶级”应用产品水准。据统计,该APP平均日活跃人数约10万,最高日活跃人数30余万,累计为市民提供各类政务服务便民服务2.5亿多次。

也正是得益于如此出色的用户“热捧”,“我的连云港”APP一举获得江苏省工信厅“腾云驾数”优秀产品和融合创新发展案例等多项大奖。

面对佳绩,连云港市政务办工作人员始终强调:“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这款APP,成为连云港市便民服务的‘总入口’与‘最后一公里’,以此推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服务,切实让连云港市民享受到‘一个APP,通办身边事’的便利”。

江苏省连云港智慧城市运营中心

一句“一个APP,通办身边事”不仅透着为民谋福祉的初心,更紧紧与这座城市的智慧发展相互呼应。

连云港,这座位于中国沿海中部,被称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城市,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国家“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点城市。

维端网从公开资料中了解到,2019年,连云港市地区生产总值3139.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居设区市第9位。其中,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62.70亿元,比上年增长3.6%;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63.15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13.44亿元,增长4.7%。

此时,连云港信息化建设也在努力加快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在2018年,连云港便提出全面推进“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发展目标,并正式公布《连云港市数字政府顶层设计方案》,为连云港的智慧城市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可以说,连云港智慧城市元年即是从那时正式开启。

按照“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大服务”的数字政府建设思路,连云港市以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为抓手,搭建三个一(一云、一端、一库)、三平台(政务服务平台、共享交换平台、互联网+监管平台)、三中心(大数据中心、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同城灾备中心)的“333”政务大数据基本框架,推进“一网通办”和数字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其中,数据与运营服务在整个城市智慧体系中正处于核心地位。

而‘我的连云港’APP正是其中服务于百姓,执勤在用户端的“智愿者”。

城市智慧应用创新的驱动与助力

在连云港市政务办有关负责人看来,“我的连云港”APP即是这座城市科技智慧的浓缩,其之所以能够成功落地并深入人心,两方面的驱动与助力至关重要。

一是,连云港近年来的经济发展需要数字化技术来为自身提供发展动能,而数字政府、智慧城市的建设一直坚决贯彻数字优政、兴业、惠民的发展思路,并努力与自身的经济成长保持同步。

“连云港市打牢智慧城市底座,抓数据、抓入口,同时以服务百姓服务民生为重点,建设形成了一批重点智慧城市应用,清晰地现出整个连云港市智慧发展蓝图,而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即是一定要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并能够解决部门痛点、难点”。连云港市政务办有关负责人强调,没有城市服务于民,服务于社会的信念,智慧政务,智慧城市的应用创新无从谈起。

其次,连云港市政府在近几年的调研与观察中得出结论:只有释放数据的高价值,才能打通智慧城市的“任督二脉”,真正解决优政、兴业、惠民三大核心问题。这也正如连云港市政务办有关负责人不断挂在嘴边的关键词:数据,数据,还是数据。

据维端网了解,连云港市数据库数据总量已达30.2亿条之巨。如果将这些数据统一管理,统一运用,统一协调,势必会让各个政务服务平台能够在一个统一的数据湖,统一的出口形成城市智慧服务。

彼时,连云港虽然数字建设发展较快,但其基础较薄弱的事实依然凸显。

显然,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智慧城市服务体系,连云港需要与一位才智超群,“可信赖的数字化合伙人”一道前行,共同努力实现城市智慧的提升。

这位“可信赖的数字化合伙人”正是紫光云公司和新华三集团。

“这几年连云港的信息化发展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几年,而‘我的连云港APP’便是其中得到完美落地的创新亮点”。事实上,我们在做‘十四五’数字政府规划时,仍然请紫光集团帮我们深度介入,共同讨论,共同参与每一个重要内容的编写”。连云港市政务办有关负责人强调,自2017年10月18日,紫光集团与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大数据中心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以来,连云港的智慧城市建设便深深打上了紫光的印记。

城市智慧印记的力量

而‘我的连云港App’或许是那个最易触手可及的印记之一。

例如在今年的战疫最关键的时刻,紫光云公司与新华三的智慧城市建设团队真正让连云港的城市管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个月之内开发完成“疫情防检”应用,实现近30万次的来连车辆人员信息登记;上线“口罩预约”功能,缓解市民购买口罩难题,累计投放口罩25万只;“连易通”健康码快速上线,累计发出“连易通”健康码约180万张,为市民提供出行服务超8000多万次;通过“我的连云港”APP发放政府5000万电子消费券…….

通过一系列的App服务创新加持的稳操作,紫光云公司与新华三一方面集中展示出了区域数据资源的转化应用与分析优势;更通过App创新带来了大数据应用加服务能力的提升。

而在市民的反馈中,评论最多的则是:“我的连云港”APP建设围绕高频政务服务和公共便民服务,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资源优势,让新应用开发与群众需求点相契合:掌上公交、学法免分、社保、公积金、电子卡包、个人信用贷款等贴近群众身边需求,触手可及,服务贴心。

“如果细心地去观察,你会发现紫光云公司与新华三在构建APP功能体系上,将四大主板块、17个子板块、六大功能特色设计得有序、有用、有效。真正从匠心的角度,树立了该市政务便民服务的品牌和口碑”。连云港市政务办有关负责人对紫光云公司与新华三的服务设计能力情有独钟。

实际上,让人体会深刻的还不止于此,紫光云公司与新华三对于整座城市的顶层设计与系统建设同样光彩照人。

维端网认为,一家开展智慧城市业务的方案商要想成为出色的城市智慧化“设计与建设”者,需要具备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首先是要对国家城市战略布局有充分了解;其次是不仅要具备技术创新与集成能力,更要能够深入了解城市的运作机制;最重要的是,顶层设计落脚点必须把用户体验放在首位。

显然,紫光云公司与新华三的智慧城市团队不仅具备这些优秀素质,更通过自身的行动“诠释”了更高、更强的智慧城市方案商的行动能力,其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在布局信息化基础设施上,紫光云公司与新华三完成了连云港市大数据中心与政务云的建设落地。作为江苏省内单体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连云港大数据中心承载了连云港市政务云的使用。60家市级部门的158个非涉密业务系统已部署在市政务云平台,实现“统一平台、共享使用、实时监管”,政务服务在数据湖的统一运用中事半功倍。

在促进政务数据整合共享上,连云港市六大基础库及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一应俱全。

为促进城市数据的共享使用,消除“信息孤岛”、推倒“数据烟囱”,连云港市联合紫光云,集中力量建设城市六大基础库:通过部门汇集、基层采集等方式,建设了人口库、法人库、信用库、宏观经济库、电子证照库、地理信息库,共归纳了全市60个委办局共1122项政务资源清单,数据库总规模达30.2亿条。

基于此,连云港市数据资源整合汇聚工作已走在江苏省前列,为连云港市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实现城市数字化精细治理上,紫光云为连云港市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打造“城市大脑”。

连云港市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即连云港市“城市大脑”,作为城市的业务中心,其可对连云港全市的城市运行情况进行监测,支撑领导决策指挥。目前,紫光云已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全新技术融入其中,一个可持续的、可以自学习智能城市大脑正在全天候地务于这座城市。

第四,也是最出彩的角色– “我的连云港”APP打造了中东部地区城市服务应用的典范。

而所有这些“智慧城市”印记,与连云港市多个部门紧密合作,协同运营,不仅让连云港市在山、海、港、城之外多了一个“智慧城市”的标签,也让这座美丽的沿海城市成功跻身国内新型智慧城市之列。

放眼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从来不缺典范和明星,更不缺成功的落地经验。‘我的连云港’APP非常智慧地从“我”的视角服务于百姓,以人为本提供便利。

更让人们看到了她背后那些超乎想象的城市智慧集合:其中有云,有数据,有智能化的服务平台,更有紫光云公司和新华三默默为之奋斗。

维端网–传递IT生态精品资讯

云原生2.0“进化论”:从ON Cloud到IN Cloud

赵 珏阅读(5380)

“进化论”之所以被科学界认可,是因为其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技术佐证:生存竞争让物种体征在世代传递中演化,经过生物性迭代形成新的物种面貌;而生物内部的进化程序则随环境变化形成对应的技术组合,由内而外演绎“物竞天择”。

有意思的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从场景化、数字化向智能化阶段“演进”时,与生物进化程序相类似的云原生则被赋予了“强者生存”的进化使命。

行业,向云原生2.0要干货

顾名思义,云原生即是Cloud+Native,一种生于云,长于云的云资源应用形态。Cloud表示应用程序位于云中,而非本地生成;Native则指应用程序原生为云而设计,于云上充分利用和发挥云平台的弹性+分布式优势。

在伴随其代表工具如容器、微服务、DevOps的发展,企业用户在行业云创新上受益良多,但同时也对其优质进化也同样给予了厚望:继承和发展既有能力,并与新生能力立而不破。

换言之,云原生技术的进化的主要目的,就是让用户实现从技术架构、业务能力以及前端应用的全面升级,并同时转化输出业务价值。

毕竟,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愿意在云原生时代保持自身云基因的停滞不前,因为数字化转型决定了企业必须选择强力进化,塑造自身应对甚至是超越市场需求的能力。

这也由此引出了一个关于云原生进化的生动思考:ON Cloud Or IN Cloud?前者聚焦以资源为中心的云化表象聚合;而后者在更加强调以应用为中心,实现云架构的全面自动化和高效运维,并产生出新的应用内涵。

显然,后者更有实用价值,也更贴近行业用户的心思。

事实上,在多数行业用户心中,ON和IN这两个词的确给出了云化创新的方位,但他们更需要在两者身上看到“干货”。

在经历了ON Cloud的云原生起步阶段之后,中海物业选择了向 IN Cloud式的云原生进化。他们给出的理由是:目前基础设施上的“云化应用”仍然偏向“底层”,即当前云原生技术与云基础设施只是简单叠加的“云原生ON基础设施”架构。

也就是说,在ONCloud架构下,计算、网络、存储等基础设施仍然缺乏一种对其业务应用在高可用、高性能、自动弹性等方面的支持,也同时亟待补充一种能够满足跨集群、跨区域、跨云的全局化业务场景的能力。

简言之,他们需要企业业务与云化应用实现一种理想的结合,一种真正由内而外实现价值转化的新派“云原生”。

正所谓:用户在真实环境中的体验是最真实的,而根据用户体验迈出创新步伐更具价值。

华为云原生2.0就是这样一种满足企业用户业务,走向智能升级新阶段的新派“云原生”角色。

华为云CTO张宇昕

华为云CTO张宇昕认为,“新云原生企业既需要让新生能力生于云、长于云,同时也需要继承和发展既有能力,并与新生能力立而不破、有机协同。云原生2.0的存在与发展,可以满足包括互联网以及传统企业力图加速以应用为中心的‘新云原生企业’之梦想”。

华为云如何让云原生2.0更有内涵

那么,什么是行业用户心中理想的云原生2.0内涵?答案:让云原生成为企业应用内生的能力要素的总和,而华为云云原生2.0全景图便是将其完美呈现的画卷。

华为云产品副总裁方国伟

在华为云产品副总裁方国伟看来,华为云原生2.0全景图,既是新云原生企业应具备的内生能力的汇总,也是华为云赋能企业云原生基础设施的资源集合。

带着赋能新云原生企业智能升级的使命,华为云原生2.0全景图囊括了“资源高效、应用敏捷、业务智能、安全可信”四个层面。

云原生2.0全景图

资源高效:“以应用为中心”的云原生基础设施理念,支持多元算力,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个性化算力需求,而基于擎天架构实现了以应用为中心的资源调度,并且结合软硬协同技术,为企业提供极致性能、极优成本、极佳体验的云原生基础设施。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云原生2.0还能够基于云原生集群联邦、边云协同等技术打造多云与边云协同管理平台,能够帮助企业构建高效、可靠、跨云的统一业务平台,提供多云一致的管理体验。

应用敏捷:华为云DevCloud支持全流程DevSecOps,3种开发模式覆盖7大开发场景,实现10倍效率提升,让应用开发更敏捷;华为云微服务解决方案具备双栈和全场景两大特点,业界最强,让应用治理更灵活;华为云能实现传统应用和云原生应用并存、协同,让应用集成更高效。

业务智能:华为云通过FusionInsight及数据使能服务DAYU,GaussDB数据库,实现云原生的数据使能,助力企业把数据资源加工为数据资产,AI能力贯穿数据处理流程,实现数据智能化治理;云原生加持的知识计算解决方案和一站式AI开发平台ModelArts从知识高效、模型高效、算力高效、数据高效四个维度出发,加速行业AI落地。

而在更需要定制化的行业客户眼中,华为云原生2.0全景图所覆盖的云原生能力要素需要经历足够大的业务量侵袭,才能更加值得行业用户去信赖。

事实上,很早之前华为云已经在自身的业务上亮出了实践之匙。

众所周知,华为极为重视研发,华为19万员工中有9万是研发人员,但在过去,大量的开发过程是孤立在各个实验室,孤岛化的开发。经过几年的整改,研发形成了流水线作业,包括从编译、仿真、构建、杀毒、持续构建等,通过DevCloud技术,将研发作业活动全部进行了云化。

云化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使得研发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在过去华为的CPU利用率处于不稳定的周期性波动,而如今基本稳定在70%以上的利用率,资源复用率提升了3倍。这极大提高了资源的弹性复用和调度能力,使得整体研发效率,资源部署效率提升了10倍,整体开发版本交付周期缩短超过50%。

与此同时,华为还对实验室行了数字化改造,因为实验室是研发的一个核心主战场,通过SDN等等技术把现实的网源全部进行数字化定义。过去一个项目组到另一个项目组进行共享现实切换的时候,经常以周为单位,一周、两周甚至可能一个月,现在通过“数字孪生”,配置迁移缩短至分钟级,而且原来大量集中存放的实验室代码也已经全部在云上。不仅如此,现在将研发人员电脑中的大量代码全部云化,信息安全得到极大保障,研发管理从危险的红区变成安全的绿区。

从互联网角度来说,华为商城(Vmall)是个很好的例子,其针对以往云原生解决方案在高并发、海量计算任务场景下,面临的性能损耗高、时延大、资源调度不均衡等难题,华为云基于“云原生IN基础设施”理念,通过擎天架构打造了以应用为中心的云原生基础设施。同时,利用擎天架构独创的容器全卸载技术,使得容器集群资源利用率和性能大幅提升,可节省30%资源成本,提升2倍业务处理效率。

同时,华为商城Vmall在使用华为云原生基础设施之后,系统的QPS提升了2倍,弹性能力也大幅提升,分钟级1000节点弹性扩容、秒级扩容1000容器,让Vmall可以轻松应对各种活动带来的流量洪峰,同时极大地节省了资源开销,成本节约30%左右。

华为数字化转型实践证明了两件事:一是从“非云原生企业”逐步成为“新云原生企业”过程中,华为云原生新增能力坚持生于云、长于云,并与既有能力有机协同;

二是,通过丰富行业实践,推动云原生产业加速走向成熟。众所周知,随着云原生在以互联网、金融、政府为代表的各行业的广泛应用,以Kubernetes为核心的云原生产业生态逐步形成。在此期间,华为云通过内外部持续不断的创新与实践,打造了丰富的云原生解决方案,为10多个行业近万客户提供优质的云原生服务。

的确,正是基于汲取用户诉求与勇于实践才有了今天华为云原生2.0,一个被行业视为“新云原生企业”进化基因的技术形态。

“立而不破,勇往直前”的云原生2.0

但“有进化就会有迭代”的念头仍然会不时在企业CIO的脑海里出现,他们从传统云原生1.0向2.0进化时,会对进化过程的一些“意外”心生畏惧,例如云安全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数据与应用的稳定;云架构迁移是否能达到理想的适配;以及云原生的进化是否会造成对业务连续性的影响等等。

华为云首席数字化转型官苏立清认为,华为云原生2.0的精髓就在于通过“立而不破”,来打消用户对上述猜想的顾忌。

立而不破意在云转型过程中,企业用户获得新能力的同时还要继承传统的能力,企业已经构建的应用系统,与新的系统架构形成融合模式。而重点在于,这两种能力结合起来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根本目标。

云原生2.0的立而不破,是让新生能力生于云、长于云,把AI、大数据、边缘计算、视频等新生能力用于企业,同时也继承和发展了既有能力,稳健地进化为“新云原生企业”。

而对于华为云而言,“新云原生企业”的成长,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长期过程,华为云除了让行业用户不断提升内涵,更在研发与生态上投入上下足功夫助力其成长:研发上,华为实现超大规模企业云原生研发应用,重构研发作业模式,大幅提升效率,资源复用率提升3倍,部署效率提升10倍;LAAS(Lab as a Service)实验室服务化,敏捷实现实验室作业的“数字孪生”。研发桌面云让全球研发人员的开发、构建、测试等全部云化,云下无代码,实现无感安全。

生态上,为进一步加速云原生产业繁荣,围绕联合创新、产业促进、社区贡献、全面赋能等内容,华为云启动云原生2.0行动计划。按照计划,华为云将重点打造“创原会”等云原生交流平台,持续开源社区贡献,通过云原生2.0产业峰会等多种方式全面技术赋能,促进云原生产业发展。

由此,业界看到了一个云原生2.0背后的一套完整而全面的,帮助企业从传统IT过渡到云原生链条。

全球知名调研机构Forrester认为,未来十年将成为云原生的时代,从企业层面上看,云原生将包括基础设施架构、应用开发与部署等全面的变革。为了真正展现出云原生的技术优势,81%的行业企业希望云方案商能够成熟的软硬件一体化的云原生解决方案,并对云原生技术路线、生态以及实践有着持续贡献。

显然,华为云就是行业用户心中的最佳选择,因为其云原生2.0进化所展现的裨益有目共睹,精彩无限。

维端网–传递IT生态顶级资讯

连线:2021思科合作伙伴计划如何展现效率至上,丰简兼备

赵 珏阅读(5970)

“效率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灵魂”!一句商界至理名言,道出“效率”这一所有IT生态合作伙伴保持快速而稳健增长的核心动能。

而一个绝大多数生态伙伴认同的合作理念比以往更加凸显:提升合作机制的效率与敏捷度以带来更大的增值,同时令其进一步推动产品与方案快速触达客户端,使客户业务加速成长,并实现价值最大化。

作为IT合作创新的资深伙伴—思科,将自身对IT生态创新的理解再次注入到全新的2021财年合作伙伴计划中(该计划将于思科2021 财年在全球范围内推出),并使之成为新一阶段生态系统关注的焦点:围绕“效率至上”的原则,通过简化合作计划+打造全新的合作平台,让丰简兼备的合作机制贯穿整个生态体系。

合作在“简化”中提升效率

维端网与全球媒体近日连线2020思科合作伙伴大会,同思科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Chuck Robbins(罗卓克)、思科高级副总裁兼安全与应用业务总经理Jeetu Patel、思科亚太、日本和大中华区总裁Miyuki Suzuki(铃木美雪)交流后疫情时代的合作创新,以此向广大合作伙伴传递思科的生态新想法,新举措。

思科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Chuck Robbins

本次新发布的合作伙伴计划分为两大重头戏:创建新的统一合作伙伴计划,将十几个独立的合作计划合并成一个;另外则是思科推出全新的数字合作伙伴平台,它将成为合作伙伴与思科合作时的一站式平台。

两者的共性都在于,思科力图将合作机制的简化推向新的高度,让合作效率与合作增值同步提升。

请注意,思科的合作伙伴计划的调整都在围绕“简化”这一关键词,让“效率”,这一处于数字化转型时期的灵魂特质放大到最有力的位置。

“思科将精简放在第一位,并保持对用户体验及合作伙伴的重视。接下来,我们的工作重心将围绕云端优先、专注客户体验、自动化、安全性与跨架构集成展开”。Chuck Robbins(罗卓克)如是说。

而思科全新的合作伙伴计划将为Integrator(集成商)、Provider(供应商)、Developer(开发者)、and Advisor(咨询服务商),合作伙伴提供更多的机会,并于业务的各个层面帮助他们实现差异化优势。

维端网认为,相比过去传统的SI、ISV或者是VAR英文叫法不同,思科的上述角色的“title”极富时代感,也更具有细分能力的特质。其次,与以往垂直对应的选择不同,上述四个角色既可以聚焦单一领域,也可以跨越实现同时覆盖。

思科的目的很清晰,希望合作伙伴能够发挥自身所长,又能勇于创新。

如果说传统IT合作视“转型”为经典话题,那么思科或许已经走在了更远的生态进化前端—通过“简化”与“效率”让合作伙伴看到更加务实的成长方向,快速找准自身的定位,而非为“转型”而转型。

实际上,“简化”与“效率”还与一个重要节点密切相关,其即是后疫情阶段的数字化技术的增值效应。

在Chuck Robbins(罗卓克)看来,没有人会希望时光停留在2020。但同时,这一年中的技术创新却带给人们所需要的变化:从“居家办公”到“业务弹性”,从“云端应用”到“智能服务”。行业显然更需要一种务实而科学的数字化赋能力量。

由此,业界也不难理解,思科在过去7个月对所有的产品线进行了科学评估,并根据特殊时期的市场变化,对产品策略进行了科学调整:让“一切即服务”的理念融入到产品交付中,同时将大部分产品组合转换为即服务型模式。

“看到行业已从根本上发生了永久性的变化,我们深知,未来的工作模式与业务模式让数字化服务的机遇变得越来越多。我们的客户正意识到,他们需要加速向他们所希望的数字化时代过渡。Chuck Robbins(罗卓克)强调,对于思科而言,好消息即是思科的基础相当坚实。而奋斗的目标是:聚焦客户的切身需求,竭尽全力提供最好的产品及服务。

事实上,Chuck Robbins(罗卓克)所提及的坚实基础既包括26年来思科员工所创造的技术积累,更包括了思科这一被业界视为IT合作鼻祖的经验。此刻,这些令人称赞的经验在新的合作计划中转化为了新的思路:

首先,赋予合作伙伴新的舞台角色,摒弃刻板,突破传统。让前者展示出自己在擅长领域的高超技能。而思科重点要做的是通过配合合作伙伴在与客户合作中扮演的不同角色(销售、托管服务、开发者及顾问),来支持合作伙伴的敏捷性。

其次,让合作伙伴的专业性走向更高层级。思科将通过提升角色地位,超越传统销售职能,并支持以更多方式展示其在托管服务、开发商和顾问领域的专业知识,让市场视思科的合作伙伴为专家、先锋等角色。

第三,为合作伙伴找到提高盈利能力的新机会,把重点从产品生命周期转向重复性客户价值。考虑到重复性价值在整个客户生命周期的需求,客户体验专业化认证已成为关键,对方案商和供应商来说尤为重要,同时这将在 2021 年底成为金牌合作伙伴的必要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思科的金牌仍然是新合作伙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增强了高级认证和优选认证,以确保合作伙伴在面对客户时拥有卓越的自由度。新计划旨在反映并奖励对思科有深刻洞察及保持长期合作的合作伙伴,因此不会要求现有的思科合作伙伴在新计划中重新定义自身能力。

PXP平台,在统一中发挥“效率“

思科新合作伙伴计划为合作伙伴带来“效率”优势的另一个途径是帮助后者充分利用线上交互平台–合作伙伴体验平台 (PXP),与思科在一个统一而高效的数字平台上实现共同创新与销售。

(PXP)的推出带来了两项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思科‘合作伙伴为先’的企业文化;其次,合作伙伴将能够在一个互联的生态系统中展开协作。

思科“合作伙伴优先”的企业文化自不用说。重点是,思科打造的PXP平台真正强调从互联、互通、互为生态的系统中相互实现精准的资源共享,数据共享。

要知道,对于今天的合作伙伴,无论大小,无论擅长何种业务,要从庞大的数字化转型市场中提取宝贵的“机遇”并非易事。

PXP的诞生,旨在能够帮助合作伙伴更有地利用数据,以提取具体的,有意义的且实时的市场机会洞察,合作伙伴可以利用这些洞察与工具制定相应的战略,转化为更有效,且更有针对性的增长策略,而非菜单式的方案推荐。

具体而言,PXP 将通过以下方式为合作伙伴带来简化背后的效率与价值:

简洁性: PXP 作为统一数字平台,将逐步集成思科内部 100 多种工具、应用和网站,方便合作伙伴一站式获取全面业务信息;

生产力:新平台将提高合作伙伴的效率,例如更快地注册项目,与思科更好地联合销售。

增长和盈利: PXP 将为合作伙伴提供可行性见解,推动新的增长机会,更好地优化激励措施,并监测合作伙伴的业绩;

2021年上新计划:将持续上线新功能,包含各维度基准业绩速览、快速上线与注册,以及支持合作伙伴协作的数字社区。

值得一提的是,2020 年 11 月 30 日起,合作伙伴体验平台 (PXP) 将于全球上线,届时,合作伙伴不仅仅能够感受到全新的合作服务,更能将其作为一个生态社区,于其中汲取无尽的市场合作养份。

思科高级副总裁兼安全与应用业务总经理Jeetu Patel

在思科高级副总裁兼安全与应用业务总经理Jeetu Patel看来,思科不仅要通过PXP构建一个统一的平台来确保与生态系统的深入合作。同时,思科也会将这种“简化”融入到产品线中,实现大幅精简,使客户更容易从简化的产品名称、特征中了解功能,进而丰富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如今,用户与伙伴已经从SecureX、Webex等产品方案中看到了明显的“精简”变化。

“在过去六到八个月的时间里,各行各业的企业内部发生的数字化转型比我们过去10年所看到的还要多,而且这种变化还会继续。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要选择思科?”我们的客户反复告诉我们,因为思科是值得信赖的品牌。” Jeetu Patel强调,“同样,如果没有合作伙伴,思科就不会走到今天。我们希望能够在新的旅程中与合作伙伴共同引领客户前行,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新的旅程正在显现: IDC在亚太地区对疫情的影响做了调查。其结果显示,44%的公司已经在加速数字化转型,54%的公司表示由于疫情影响,其已经改变并增加了2020年IT支出计划。

而思科的《远程工作的未来-安全远程工作报告》(Future of Remote Work – Secure Remote Work Report )显示,半数以上员工都在远程工作的占比从疫情前的19%激增到峰值时的56%。而且有34%的公司期望疫情过去以后,仍有半数员工继续远程工作。

面对新旅程,新挑战,思科的工作重点正在从业务的连续性转向业务的弹性。实际上,这即是思科对未来的重新构想,而这些构想也正从生态的角度对合作伙伴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现在正处于后疫情恢复阶段,企业一方面需要重视业务“弹性”,更需要重构技术工具为数字化能力奠定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长足发展,取胜未来”。思科亚太、日本及大中华区总裁Miyuki Suzuki(铃木美雪)强调,思科的产品组合能提供从连接、安全、到自动化服务,囊括协作、网络、数据中心和安全应用各方面的产品类型。其作为IT敏捷性和弹性的基石,正加速数字化转型和云技术的应用。

合适的技术已就位,并且已经为加速迈向数字化新阶段奠定了基础。企业若需实现更快的创新,获得竞争优势,融入思科的合作生态既是优势,更是裨益。

高层专访:思科如何助中小企业增强疫后竞争优势

赵 珏阅读(4264)

对于亚太经济圈而言,无论在规模、贡献、创新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中小企业(简称SMB)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与日俱增,分布于千行百业的一大批令人称道的SMB,正撑起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半边天”。

数字化转型提速,SMB重塑竞争优势

在今年疫情特殊时期,中国的SMB展现出了强大而坚韧的特质。

正所谓最大的挑战亦是最大的机遇,复杂的经济环境与多元的经济结构赋予了SMB全新的使命和生命力。

权威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小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0.6%;中小企业国内订单、出口订单指数连续7个月回升;小家电企业3-4月新增3.6万家,环比增长187%…

在这一系列强劲的SMB发展组合拳中,数字化力量于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从行业数字化应用、智能化服务以及创新增值上都为SMB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显然,通过数字化转型进行实质变革,是当下中国SMB企业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选择!

维端网特此就SMB数字化转型、科技赋能中小企业相关话题,专访思科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黄志明,与思科大中华区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新兴业务总经理及大中华区合作伙伴事业部总经理林向阳,以此为后疫情时代的中小企业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发展参考。

思科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黄志明

“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细胞,后疫情时代的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助力之下,表现出了非凡的动能。其中,亚太区与中国的SMB在市场表现力上尤其值得称道,且极具参考价值” 。与黄志明的点评相得益彰,即是备受业界关注的《2020亚太区中小企业全数字化成熟度报告》.(简称:亚太SMB数字化报告)。

相比去年同期报告,今年的亚太SMB数字化报告道出了更具参考价值的SMB数字化发展之道。

从报告整体上看,数字化转型,这一颇具时代感的发展路径,已成为SMB的主流群体意识:数字化时代,企业实现做强做大的目标,亟待将技术创新迭代融入自身业务,通过数字化能力提升商业模式的韧性与转化率,建立数字时代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亚太SMB数字化报告调研数据显示,有近70%的亚太企业因为疫情而加速企业全数字化进程,而相较于全数字化成熟度较低的中小企业,成熟度较高的中小企业在收入和生产力方面均表现优异,有超过两倍的提升。

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报告预测到2024年,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可为中国的GDP贡献1.5-1.8万亿美元的收入,进而带动亚太区GDP实现3.1万亿美元的增长,成为亚太区经济复苏的关键力量。

维端网获悉,今年的亚太SMB数字化报告开篇即通过亚太区SMB全数字化成熟度指数的四个维度(数字化战略及组织;全数字战略和监管;全数字化人才和技能;全数字化技术),科学总结了目前亚太区SMB企业的数字化成熟度的高与低,快与慢。

其中,被业界强烈的关注的中国内地SMB,同比去年显现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韧性:不仅排名跃居至前五,更在转型维度上牢牢表现出了积极应对挑战的态度!

在黄志明看来,除了独特的韧性,SMB于危机形势中稳步前进的步伐更得益于赢、择、应三个关键字背后的行动:赢,专注于数字化建设的企业,通过数字化技术成功抵御了风险并变得更加强大,成为最大赢家;择,数字化不再仅仅是中小企业的一个选择,而是关乎其生存的一个重要抉择。新冠疫情迫使中小企业变得更加依赖于IT技术,来保障业务连续性和弹性,加快向数字化迈进;应,中小企业在本次危机中受到的冲击最大,但预期恢复速度也最快。这不仅是因为大多数中小企业依靠技术来为客户提供服务,还因为他们在创新方面拥有出色的敏捷度和适应能力。

通过一番总结不难发现,技术是SMB业务走向成功的法宝之一,例如《2020 亚太区中小企业全数字化成熟度报告》研究显示:云、安全和升级IT 基础架构软件为亚太区排名前三的全数字化技术投资项目。

但同时,技术受限也是企业发展的一项掣肘,例如数字化技术缺乏专业而全面的支持服务。

报告显示,中国中小企业推进全数字化转型时仍然面临三大挑战: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企业内部全数字化技能、人才短缺以及缺少管理层的支持或预算来推动转型。

与之对应,思科通过“Cisco Designed中小企业商务优选”,为缺乏专业IT人员的中小企业提供简捷IT解决方案,以及灵活的融资租赁方案,帮助SMB企业汲取发展动能,跨越发展障碍,收效有目共睹。

纵观历史上具有百年印记的企业,它们的共同特点就在于选择合适的时机,通过观察市场持续发生的变化,汲取经验,进而选择最优的技术工具和战略打法,以适应时代新特征,创造新价值。

同样,中国的SMB企业也不例外,随着各地区开始摆脱疫情的影响,中小企业的自我数字化能力提升意识趋于统一:通过正确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和战略,增强自身实力,实现快速崛起。

这恰与思科的数字化发展行动颇为一致:致力于与中小企业并肩,基于四大业务重点(重新定义应用、赋能团队、保护数据安全、基础架构转型),让行业数字化服务更有效率,更加智能,并快速实现转化。

Cisco Designed,赋能SMB的思考与行动

结合中国具体的落地行动,思科于今年4月推出了一份颇具含金量的支持“菜单”– “Cisco Designed中小企业商务优选”解决方案,供SMB获得战略支持。

在林向阳看来,Cisco Designed中小企业商务优选推出的目的在于努力为SMB用户量身定制简捷、高效、协同的产品组合,全力支持SMB在疫情后针对新的挑战进行业务转型,满足市场发展需要。

事实上,Cisco Designed带给SMB企业的不仅仅是简单的IT设备,它更大的价值在于贴近目前中小型企业的现状以及未来业务发展的可能,帮助客户的业务稳定连续,同时兼具发展的空间。

据悉,Cisco Designed涉及网络、计算、协作以及安全服务。形成了以简捷IT、智能办公室和在家/远程办公三大整体解决方案为核心的主打方案组合。

思科大中华区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新兴业务总经理及大中华区合作伙伴事业部总经理林向阳

而当维端网问及如何看待中小企业在硬件与软件的偏重选择时,黄志明补充的答案是:SMB在对自身数字化技术进行投入时,需要围绕场景化的需求审时度势的去搭配,并找到适合自身需求的方案,以此实现更加优质的应用效果。

“思科极为重视中小企业客户群体。我们了解本地中小企业的痛点,也深知中小企业IT资源不足的现状。因此,思科通过为SMB量身定制解决方案,以满足他们各种不同类型的IT需求,帮助SMB在疫后迅速恢复活力”林向阳如是说。

值得一提的是,Cisco Designed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市场顺利布局,其中一个较大的原因即是从渠道合作伙伴那里得到大量的反馈。后者一致认为,Cisco Designed的品牌以及产品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思科在中国本土具有足够强的适用性为支撑。

换句话说,思科的群众基础足够深厚,也足够扎实。

林向阳强调,“思科在今年推出了“Cisco Designed”渠道合作伙伴发展计划,就是旨在依托“Cisco Designed”方案的优势,结合渠道的力量,大力发展中国中小型企业市场”。

向市场推进,就要具备过人能力。“Cisco Designed”如前文所述,覆盖了较为丰富的产品线,力图将大型企业所吸收的数字化技术的裨益,同样复制在SMB之上。

其中,将网络管理化繁为简的技术能手—思科Meraki,即是当仁不让的红星。

自2018年以来,Meraki成为思科在中国增长最快的产品之一,广获零售、教育、制造业、酒店、专业服务和医疗保健等各个行业的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信任。

Meraki最大的特点在于,其自适应策略等软硬件技术,统一集合于Meraki创新方案中,进一步为用户简化数字化业务运营带来强力助推。

Meraki解决方案简化了网络技术。同时,它是唯一一家建立专用中国数据中心的全球供应商,该数据中心提供集中的网络管理。

“Meraki特别适合IT人才有限或没有IT人员的公司,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因为它不要求编程或网络专业知识。例如,非技术人员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开启Meraki无线接入点并建立WiFi网络。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市场中,交货时间对客户来说非常关键,而我们的本地服务可以在几天内满足客户的需求”。林向阳介绍。

除Meraki之外,思科优选智能办公室解决方案,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易于部署、操作简单、容易维护的方案服务。其通过企业级SD-WAN接入:Catalyst 1000/9200L;AP1840,以降本增效为核心思想,在节省成本的同时,极大程度的提高工作和生产效率,重塑企业间、区域间的合作机制和沟通模式。

第三,思科优选在家/远程办公解决方案,通过简捷安全的远程网络接入和全功能的办公协同解决方案,满足各种远程办公场景的需求。例如,配合电脑使用的Webex Room USB,能够提供更强大的音视频体验,成为居家办公的好帮手。

通过一系列的策略与行动,思科让业界看到了一套极具竞争力的SMB赋能行动:从战略调研到方案实施落地,再到技术的精细化支撑,思科的SMB智慧转型实现的是端到端的前后互联,即从技术端到客户端的连通。

值得注意的是,思科的SMB赋能更加凸显应用落地的价值,力图成为企业的“外脑”,凭借外部专业化技术能力和创新方法为企业建立起转型的智慧与能力,实现SMB理想中竞争优势的重塑。

维端网-传递IT生态顶级实用资讯

 

AI与科技出海生态平台

联系我们关于维端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