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北京,春暖花开,美好的季节似乎也在期盼着一场一年一度的科技盛会的到来——戴尔科技集团2025春季新品发布会于4月24日成功召开。
在这场以“为极致,更极智”为主题的发布会上,戴尔以其一贯的技术深度与系统性思维,再次站在了智能基础设施创新升级的风口。

智能技术的进步,终将以基础设施为底座实现升华
IDC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IT的总投资已高达3,158亿美元,未来五年有望以32.9%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攀升,至2028年突破8,000亿美元大关。而在中国,这股增长势头更加迅猛。预计到2028年,智能技术投资规模将突破1,0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5.2%。
其中,智能基础设施的调配能力成为最主要的落地场景,占据了整个智能市场约四成的支出份额。这不仅是数字上的增长,更是一种时代意志的体现——技术的进步,终将以基础设施为底座,在现实中生根发芽。
与此同时,企业IT正面临着深层次的系统性变革。数据洪流激增,计算密度上升,能耗约束加剧,以及网络威胁演化,都在重塑基础设施建设的逻辑。
而本次戴尔科技集团2025春季新品发布会所呈现的创新产品与方案,以系统性的创新逻辑,精准回应着智能时代智能化、绿色化及安全化需求交汇下的时代挑战。

戴尔科技集团全球资深副总裁吴冬梅表示:“作为行业领导者,戴尔科技以前瞻视角洞察产业趋势,以技术创新破局行业用户挑战,致力于成为客户创新的‘催化剂’,并将产品设计锚定于用户的真实需求与价值实现。凭借丰富的端到端产品组合及解决方案、规模庞大的市场营销体系与广泛的渠道合作伙伴、覆盖全球的卓越现代化服务,戴尔科技为客户带来 ‘一站式’解决方案,全力满足企业数智化转型过程中不断升级的各项需求。”
这种以客户为中心、以创新为导向的发展理念,正契合着当前智算基础设施的演进方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体系中的关键枢纽,智算中心不仅是企业迈向智能化的加速引擎,更是我国数字经济腾飞的重要支点。
值得关注的是,智算中心建设的规范性、规模化与前瞻性正成为全行业关注的焦点。2025年1月10日,《上海市智算中心建设导则(2025年版)》的发布,为这一领域的有序发展提供了全国首个地方性规范框架。导则聚焦“多元异构、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绿色节能”的建设理念,既回应了当前智算中心建设中的核心挑战,也为行业勾勒出一幅清晰可循的蓝图。
戴尔科技大中华区信息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陈洁认为,今天企业面临的挑战已不只是IT性能的问题,更是“战略架构”的问题。而戴尔要做的,是以底层重构的方式,帮助客户从容迈入智能化时代。

“我们已经不再讨论‘要不要智能化’,而是‘如何才能快速、安全、绿色地完成智能化’。”陈洁如是说。
具体而言,戴尔科技构建的现代化应用平台,支持敏捷高效的软件部署,精准匹配企业日益增长的数字化需求;与此同时,面向日益复杂的IT环境,其优化后的多云架构与边缘计算体系,确保系统间的无缝集成,显著提升可访问性并有效降低延迟,为业务创新提供更大空间。
在运营层面,戴尔科技同样展现出对现实挑战的精准回应——通过降低总体拥有成本、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最大化IT资源的生产力,持续推动数据中心迈向更高效、可持续的运营新范式。
安全性方面,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威胁,戴尔科技以强大而灵活的解决方案构建起一道道“数字防线”,不仅有效保障客户数据资产的安全,也为企业核心业务的连续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在数智转型的这条路上,没有标准答案,唯有因需而生、因势而变。而戴尔科技所提供的,正是一套从技术架构到运营实践,从前瞻理念到落地方案的系统性支持,帮助企业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在复杂中追求简约,在演进中实现跃迁。
从趋势出发,智能化的基础设施要智能的“兼而有之”
伴随产业政策与技术创新的不断升级与加持,戴尔智算基础设施的“战略架构”在演进中也给产业提供了层层惊喜。从数据中心架构的变迁中,产业界可以清晰看到这种趋势。
传统的三层架构,作为数据中心早期常见的设计模式,由存储、网络和计算三大模块构成,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与扩展能力。然而,随着智能技术的快速崛起,以及传统与现代工作负载的并行运行,再加之网络安全威胁日益严峻,这种架构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应用场景时,已逐渐暴露出效率与敏捷性上的短板。
超融合架构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变革式的优化。它将计算、存储与网络资源整合于统一平台,大幅简化了系统管理流程,也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即插即用”式的IT基础方案。但这并不意味着终点。今天,企业在迈向智能时代的过程中,所面对的不再是单一维度的技术挑战,而是对“简单部署”与“灵活扩展”的双重需求,以及对高性能与高安全的并行要求。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戴尔科技提出了更具前瞻性的架构理念——“解耦架构”(Disaggregated Infrastructure)。它打破了传统IT基础设施中模块之间的刚性耦合关系,通过计算、存储与网络的灵活拆分与独立扩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与高效调度。这种架构不仅提升了系统的敏捷性与资源利用率,更为未来的智能应用预留了充足的可成长空间。
这一架构将计算资源、存储和网络统一到共享资源池中,实施统一的安全策略,引入智能运维能力(AIOps)以及开放的API接口,以提供更高的可扩展性、效率和适应性,助力企业实现资源的灵活调度和高效管理。
“我们在客户场景中看到一个显著变化:从‘能用就行’变为‘能扩、能控、能绿’,这是根本性的需求转变。”戴尔科技大中华区售前系统工程部总经理刘凯指出,现代数据中心的复杂度已经超过很多IT团队的应对能力,这就需要技术供应商提供的不再只是硬件,而是系统级的智能方案。
创新产品层层加码智算数据中心架构升级
基于这一前瞻判断,戴尔科技重磅推出下一代PowerEdge服务器,并带来丰富的存储产品更新以及强大的数据保护方案升级,助力企业构建现代化创新的智算数据中心架构,以重构的IT基础架构更好地应对传统与现代工作负载并存的多元挑战。
根据IDC最新发布的《全球服务器季度跟踪报告》,2024年第四季度,戴尔科技在全球服务器市场中稳居首位,营收与市场份额双双领先,营收同比增长达20.6%。
在全新一代智能化基础架构布局中,戴尔科技再次以技术硬实力树立标杆。新一代 Dell PowerEdge 服务器全面升级,搭载英特尔® 至强® 6 性能核(P-core)处理器,覆盖从1U/2U单路到双路的多种配置,轻松应对高性能计算(HPC)、虚拟化、数据分析及AI推理等复杂多元的传统与新兴工作负载。
其中,PowerEdge R670 与 R770 两款服务器,以优化功耗与性能之间的平衡,显著提升数据中心运行效率。它们特别适用于云原生应用(如对灵活性与可扩展性要求极高的微服务架构)、高密度虚拟化场景,以及支撑超大规模的云服务、社交平台、在线事务处理和大规模分析等核心业务。
以 PowerEdge R770 为例,该系统通过整合现有平台释放宝贵的电力资源,在每个42U标准机架中可节省高达80%的空间。其单颗处理器支持的核心数量提升至原来的150%,整体性能提升高达67%,同时能源成本与温室气体排放可减少约50%。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显著降低数据中心空间占用与运营负担,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并优化总体拥有成本(TCO)。
而PowerEdge R470 与 R570则面向中型业务和边缘部署需求,作为优化后的单插槽服务器,兼顾高性能与经济性,支持企业在现有数据中心内灵活扩展。适用于云规模Web服务、应用与微服务部署、数据服务、中等密度虚拟化,以及横向扩展数据库、软件定义存储(SDS)、虚拟桌面基础架构(VDI)与边缘计算等多种使用场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PowerEdge R570 以其卓越的能效表现创下英特尔平台每瓦性能新纪录,在确保高负载处理能力的同时,有效帮助企业控制能耗支出。
架构方面,戴尔科技在新一代 PowerEdge 服务器中引入符合 OCP DC-MHS(开放计算项目数据中心模块化硬件系统)标准的架构设计,显著简化部署流程,面向未来运营需求而生。标准化与模块化的设计理念不仅降低了系统复杂性,也提升了设备在现有基础设施中的兼容性与集成效率,为客户部署和扩展带来更大灵活性与自由度。
在智能管理与安全性方面,新一代 PowerEdge 同样实现质的飞跃。通过增强版 Dell OpenManage 管理功能及全新升级的集成远程访问控制器 iDRAC 10,企业可实现更高效的系统管理与更强大的安全防护。同时搭载的 PERC13 PCIe Gen 5 HW Raid 控制器,可将写入延迟降低高达33倍,大幅提升系统响应速度,为业务运行提供强劲支撑。
“客户不再只关心性能,而是关心算力效率。我们要提供的是‘每瓦性能’、‘每U价值’。”戴尔科技核心客户及服务器业务资深总监席与琛表示。他特别强调,在异构算力成为主流的大背景下,戴尔将CPU、GPU、FPGA等不同计算单元整合进统一管理平台,实现灵活调度与高效运行。
而在存储层面,戴尔以PowerStore、ObjectScale、PowerScale“三驾马车”全面进阶。全新发布的PowerStore 4.1以自动化与安全性为关键词,新增的Smart Support智能分析功能、增强的零信任安全架构,以及支持Storage Direct Protection的集成,构建了从存储到恢复的闭环能力。
“数据的价值不在于存起来,而在于能快速、安全、高效地被调用。”大中华区存储业务总经理刘志洪直言,戴尔所有的存储演进路径,都是围绕“让数据更敏捷”展开:
首先,戴尔的PowerStore 4.1版本实现了关键的升级。继PowerStore 4.0带来的数据缩减和强大数据保护能力后,PowerStore 4.1通过智能软件设计,进一步提升了自动化和可编程性。通过集成Dell AIOps平台,PowerStore 4.1能够提供智能警报、自动修复、性能分析以及碳足迹预测,减少人工干预,提升运营效率。此外,新增的零信任安全防护与改进的存储保护能力,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与可用性。PowerStore 4.1的智能文件管理系统和增强的迁移功能,使得企业能够在更灵活的存储架构中,更高效地管理和保护数据。
在对象存储领域,戴尔的ObjectScale系列产品表现同样不凡。ObjectScale XF960凭借强大的性能提升,成为面向智能工作负载的理想选择。与上一代相比,XF960的单节点吞吐量提升高达一倍,存储密度也有显著增加。它支持快速的数据处理和压缩,能够满足AI模型训练、大规模数据分析等复杂应用场景的需求。基于PowerEdge R760的硬件创新,XF960为企业提供了更高的性能与更灵活的扩展能力。此外,ObjectScale X560也通过增强的数据吞吐量和HDD存储架构,为备份、媒体导入以及智能模型训练等业务场景提供了可靠的支持,帮助企业更高效地管理数据湖。
PowerScale OneFS 9.11版本的发布,则为数据中心带来了更高的存储密度和性能。在采用122TB QLC SSD的基础上,PowerScale能够在2U节点中实现6PB的数据访问,提升了存储密度并大幅降低了空间和能耗。加速器节点的加入,使得集群能够提供更多的算力支持,进一步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同时优化数据传输效率。这一系列创新,使得PowerScale成为大规模智能吞吐量需求下的理想选择,助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整体拥有成本(TCO)。
如果存储产品能够给客户带来高效的数据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在日益增长的数据量面前保持灵活性与可扩展性,那么安全产品方案则通过提供强有力的防护和快速响应能力,确保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戴尔认为,数字资产的激增与AI算力的集成,正在不断拓宽攻击面。戴尔发布的《2024全球数据保护指数》显示,75%的企业担忧其当前防护措施难以抵御勒索软件与内鬼威胁。而传统的数据保护手段在AI与边缘场景下,往往显得“慢一拍”。
在这一背景下,戴尔全面升级了PowerProtect数据保护体系:从全新的DD6410高效冗余平台,到PowerProtect All-Flash Ready Node的闪存级加速,再到支持多云归档的PPDM平台,戴尔通过三位一体的防线体系构建出“感知-识别-恢复”闭环机制。
“今天的数据保护不能只是‘恢复’,而是要提前‘预防’。”戴尔科技亚太区存储产品部总监范圣俭指出,AI时代的数据保护必须更具前瞻性,像DD6410就具备了91%的更快恢复能力和65倍数据去重,真正做到了“既快又省”。
具体来看,戴尔的PowerProtect DD6410是市场上首款专为数据保护设计的高效存储设备,具备高达91%的更快恢复速度与更强的可扩展性。DD6410的容量范围从12 TB到256 TB不等,适用于商业、小型企业以及远程站点环境。最令人瞩目的是,DD6410通过行业领先的重复数据删除技术,提供高达65倍的效率提升,不仅大幅节省存储空间,还显著提升了运营效能。这款设备的推出,让企业能够在面对日益增长的数据量时,依然能够确保高效的备份和恢复,降低了风险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其次,戴尔PowerProtect All-Flash Ready Node则代表了戴尔在全闪存数据保护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凭借220 TB的系统容量,All-Flash Ready Node为企业提供了更安全、更高效的全闪数据保护体验。与传统存储方案相比,恢复速度提高了超过61%,功耗降低了36%,并且占用空间节约了5倍。这意味着,企业不仅能够获得更快的数据恢复速度,还能够大幅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总体运营成本。
最后,戴尔PowerProtect Data Manager(PPDM)作为一款专为企业级工作负载设计的数据保护软件,已经持续进化并不断创新。PPDM支持Microsoft、SAP和Oracle等核心应用的数据保护,并通过异常检测功能,帮助企业快速识别安全风险,及时应对潜在威胁。2024年,PPDM的用户增长达到了44%,可见其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和认可。此外,PPDM还能够管理Microsoft Hyper-V和Red Hat OpenShift Virtualization虚拟机备份,并能轻松将数据归档至Dell ObjectScale,实现数据的长期安全保留。
“双碳”目标之下,数据中心作为能耗大户,正被推至可持续转型的最前沿。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4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已达23.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46.8%。而戴尔早在十余年前便开始液冷部署的技术积淀,如今成为行业少数具备规模化液冷交付能力的企业。
新一代PowerEdge服务器配备的液冷解决方案,采用风液混合设计,不仅提升冷却效率,还能在峰值负载下避免“局部热点”。同时,戴尔推出的OpenManage Power Manager 3.0,通过软件手段实现碳排监测、能耗控制与功率上限设置,为客户带来“可视、可控、可预”的能源管理能力。
“我们不再只谈PUE,而是提供‘碳足迹解决方案’。”智能生态网络业务总经理许良谋表示,戴尔希望在智能化时代成为“绿色算力”的代表者,而不仅仅是设备提供者。
结束语
除了技术硬实力,戴尔本次发布会更传递出一个信号:企业IT架构的未来,离不开“系统协同”与“生态融合”。无论是多云环境下的资源统一调度,还是边缘场景下的智能运维,都需要一种横贯式能力,而非单点突破。
“我们不是在提供‘一个产品’,而是在交付‘一个体系’。”陈洁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现代化办公场所,到多云架构,再到数据安全与能源管理,戴尔的目标是成为“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全栈伙伴”。
事实上,在全球服务器、企业存储、备份设备等核心赛道,戴尔已连续多年稳居市场领先地位,并通过开放的合作生态不断拓宽行业边界。
未来已来,基础需智。在智能化浪潮与绿色转型的双重推力下,企业迫切需要“可持续、可控、可演进”的IT底座。而戴尔科技,正以其解耦架构的前瞻性设计、高智能化产品的工程实力,以及软件平台化的管理思维,为企业打造真正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新内核”。
从“为极致”到“更极智”,戴尔科技此次春季发布会,不仅是一场技术盛宴,更是一场产业向智能未来进化的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