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枣阳市PPP改革的第三个年头,基于前期工作的扎实充分,PPP工作节奏明显加快,效率显著提高,目前共落地项目6个,即汉十高铁枣阳站前广场和公铁换乘中心项目、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项目、鄂北引水工程生态长廊项目、沙河流域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生活垃圾终端处理项目、乡镇污水收集处理工程项目(襄阳市统一牵头),落地率达60%,已落地项目的财政承受能力却只占5%,远离财政部规定的10%红线。
在全国整肃政策,PPP市场较为冷清的大环境下,PPP工作始终牢记“少花钱多办事,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使命,立足于保政策必需、保民生急需,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稳扎稳打,坚持规范操作、高质量推进,真做PPP,做真PPP。
一、坚持规范操作,积极稳妥推进项目进展。对每一个项目必须严谨开展“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科学制定出项目PPP实施方案;严守PPP项目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红线。在计划总投资50.69亿元的10个项目中,从投融资角度分析,政府出资1.01亿元,社会资本出资9.07亿元,项目公司(SPV)融资40.61亿元。项目建设期政府仅以1亿元出资,可吸引社会资本投入49亿多元,促成枣阳市10个重点民生项目同时开工;从财政承受能力角度分析,目前枣阳市已经测算出的7个PPP项目的财承状况显示,枣阳市PPP项目总支出占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最高比例仅为4%,离10%红线尚有距离。同时注重风险分析,方案设计中挖潜运营内容,加大绩效考核,提高PPP项目质量;建立完全与项目产出绩效相挂钩的付费机制,避免通过降低考核标准等方式提前锁定、固化政府支出责任,市财政局特别注重从实施方案源头上,努力提高运营收入占比,扩大使用者付费规模,节约财政支出。
二、务求专业实效,请高水准行业专家做后盾。PPP项目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程序复杂,市财政局除了不断地加强知识储备和能力建设外,非常注重专业人做专业事,聘请全省人大代表、襄阳政协常委、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姜海华教授为枣阳市PPP常年专家顾问;择优选择在全国排名前十、知名度高的咨询机构分别对枣阳市8个项目开展调研论证,完成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和PPP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为“两评一案”请来高水平的评审专家严格把关,提高项目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市财政局为每一个PPP项目高标准举办“两评一案”专家论证会,每次项目评审,都必须邀请国内PPP领域涉及政策、金融、工程、法律、财务等方面的7位高水平专家,其中至少两位财政部PPP专家,其他为湖北省PPP专家,行业类专家也至少是在省内行业有影响力的。保障了实施项目“两评一案”的高品质完成、严规程操作、高质量发展。有几位走南闯北,参与众多PPP项目评审的财政部专家,对枣阳一个县级市能请来如此多的高水平专家,严格评审,把脉问症,感到很惊奇和赞叹,他们认为这种情形就是在一些省会级城市也不多见,这是枣阳认真干事创业的体现。
三、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加强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工作。在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上,对枣阳市已经立项并确定采用PPP模式的项目,按流程逐个做好不同阶段信息的录入和更新,确保项目信息的规范、真实、完整和准确,同时项目不入财政部项目管理库,不进行采购招标。在全国申报入库难度很大的情况下,今年市财政局主动作为,积极对上汇报,先后三上省厅和财政部,如实反映,争取支持,保证了项目顺利入库公示,顺利招标采购。
四、公开公正,依法鼓励社会资本方充分竞争。对正在推进项目,在PPP方案得到市政府批复后,及时进行充分的市场测试,并务必开展资格预审,依法依规开展采购,对采购阶段每一个环节进行全流程信息披露,进一步鼓励规范运作,提高效率,充分竞争,努力在竞争中降低政府方总投入;对已落地项目,促进中标社会方与枣阳市各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充分对接沟通,促成各财团间的充分竞争,选择最低的融资成本,减少财政投入。
枣阳市PPP改革起步比其他兄弟县市至少晚了2、3年,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下,起步即跑步,后发优势不断凸显。今年枣阳市在PPP项目落地数量、开工数量等方面,已实现了对湖北省先进县市的超越。特别是这些项目落地后,将有力推进枣阳市的城镇化进程,基本搭建起枣阳市成为中等城市目标的基本框架,有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改善枣阳人居环境,增强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